|
|
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与治疗,我提出了警惕“人类第四状态”。第四状态的提出破解了跳楼的原因。 “全国好少年”从高空坠落 其真正的原因应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乐观上进,开朗,常笑呵呵的,不像抑郁的孩子,还是全国好少年却跳楼自杀了? 为什么会称为双面郭逍遥 郭逍遥的班主任说,她平时看起来很开朗,常笑呵呵的一点也不像抑郁的人。就是这个不像抑郁的人,把外观的开朗、笑呵呵给了老师、家长和同学。 记者在郭逍遥的日记中看到“有时卷纸发下来,我竟不晓得从何答起!我 该怎么办,我又想到了死,这不是爸妈逼的,而是学校、学业逼的,我已经被逼无奈了,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却又硬逼我去学,我怎么办?怎么办?我真的好怕。” 她的同学们都能够应付这样的学习,不少的同学认为,她的学习成绩情况没有她自己想像的那么糟糕。做为一个“全国好少年”为什么对这样的学习会感到这压力这么大呢? 这样一个看似健全处于极度疲劳的大脑,对考试怎么不害怕呢!她自己也想考好,但实在是没有能力了,别的同学都在学,自己是好学生、是榜样,怎么能停下来。虽然其他同学对郭逍遥的学习评价还是不错的,但自己的身心劳累状况自己知道。在我们常人看起来根本就不是困难的学习, 对郭逍遥来讲已是千座大山压在身上,而透不过气来。 一个正常的人因种种原因已形成心身疲劳时,也就没有了精力。在各种原因超负荷压力下正常的大脑就会出现大部分的功能性关闭,只剩下极少部分不健全的功能在运转着,更谈不上能力........ 亲人之爱为什么唤不回 郭逍遥父母说:“我们的爱都放在她身上了,可她就这么走了,抛下了我们……” 为什么亲人之爱都唤不回?这就值得我们家长高度关注。 一、郭逍遥身心处在极度疲劳而进入状态下,在家庭平时学习、生活中家长不可能看不出来。 二、难道说郭逍遥没有把自己当前最大的困难向最亲近的人——父母诉说吗?假如向父母诉说了,父母又是如何回答的?重视了没有? 做为一个“全国好少年”在自认为遇到了困难时,(这个困难太小了)竟一步到位地想到了“死”这个问题。 应当引起家长、老师、学校、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反思。 在缓解、消除身心疲劳状态的同时挫折教育显得多么地重要! 我们退一百步说,假如郭逍遥并没有发生这次事件,但她带着这种状态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社会,遇到挫折还是会一步到位地选择“死”这个使人痛心的方式。这个方式绝对是病态思维。 这种奇怪的思维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在长期的紧张压力下由疲劳而进入了状态,可以说人类在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是无法抗拒的。 坠楼 坠崖这是人类千古之谜 每年坠楼、坠崖死亡者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留下遗书,给人类留下一个一个的谜。 在这里我们首先谈一谈自杀为什么会选择坠楼...... 这又解释了英国跨海死亡大桥建桥一百年来坠海死亡的一千位。这是建桥设计安全不到位,多数死亡者其实是冤死的。其罪魁祸首即是由疲劳进入第四状态下的“一种思维”。 另一种留下遗书而想自杀的人为什么选择跳楼呢? 飞 这一自由的幻想早已印刻在人类的灵魂深处 为什么想自杀的人有的要选择跳楼呢?...... 家长们应当引起的警惕——警惕在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梦想,要在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完善、实现。 文章中郭逍遥妈妈的一位同学说:“这么多年,遥遥妈妈总是风雨无阻地陪女儿上形体课、口才课、表演课,多少年呐!” 当前人类已经建设了除了飞机以外的高速公路,在信息方面出现了国际互联网,信息爆炸论,信息垃圾等。每个学生都在战胜自我,超常地加强学习,什么美术班、书法班、快速演算班及各种“小灶”仿佛我们人类是为了学习才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我们的家长拿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当铁人,这只能说明了家长自身的状态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关注,不仅仅是指这一方面的,其它各方面的都包括。 当一个好学生受到那么多的荣誉和表扬时 。我们请问家长、老师,孩子一生中遇到挫折该如何应付?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他(她)们在习惯了鲜花簇拥的那种形势下,能经受得起一点点挫折吗? 我们的学生在打疲劳战时,家长们在所谓的为了学生好,更重要的是自私地为了自己,极有可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让下一代还未发育完善的孩子们实现。 一位家长说,父母的爱演化成为对学习的严格要求,教师为提高分数、提高升学率而不辞辛劳、疾言厉色,学生们在重重压力的包围下埋头“前进”,唯独他们的感受无人能顾及……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师靠学生成绩体现教学水平,学校靠升学率说明实力。 我们再回头来看,我们的家长、老师、学校就像是卫星用火箭高速度射向了轨道,都已经进入了高速度而不能停下来,我们的人类都已进入疲劳状态,都麻木了,倒霉的只是这些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们。其后果的灾难是人类的。 过去就有一句话“拔苗助长”,我们的家长一旦出现拔苗助长的行动时,这就告诉我们,家长也已经由疲劳进入一种状态,老师由疲劳进入 状态,也会快马加鞭,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提高速度。 国家为什么提出减负其意义深远。但孩子们早已进入快节奏的状态,也不能立即减下来,一旦减下来,麻烦事会接踵而至,应当酌情递减,但最终要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这个问题不解决,类似的、花样翻新的事件会越来越多。 这样的孩子,道理并不是不懂,知道家长、老师都是为了她好,只是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太累了。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已进入疲劳状态的“累”减负也不会缓解,多休息也不会消除。 但愿郭逍遥的坠楼自杀让我们不再麻木! 应当关注我们自身长期的紧张压力下由疲劳进入“第四状态”。 (上)
|
|
|
|